你是“斜杠青年”吗?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
“斜杠青年”就是拥有多重身份、多重职业的年轻人。他们用斜杠区分自己的不同职业身份,音乐人/记者/微商/摄影师/工程师/画家/作家/淘宝店主……“斜杠青年”就是从天赋、兴趣、专长、爱好出发,衍生出许多原本并非职业的事情。
“斜杠青年”最早是在国外流行,目前国内北上广等城市也已经开始出现“斜杠青年”的身影,并且他们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如今,愿意在日常生活之余学习一些别样知识的青年人日渐增多,这个群体有几个典型的特征:他们出生于物质、文化更加发达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代人的普遍特征是见识多、兴趣广。
“斜杠”无非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维度里,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把每一天当作最好的一天的来过。
“斜杠青年”既展现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工作能力。有人说“斜杠”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人生。当然,想成为“斜杠青年”不容易,你要让自己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才华和技能。
这些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都有一个基本条件:他们每个人在开拓新的领域之前,都有自己独有的特长,并且在其专业领域有所成就。
大量人才将进入服务业。
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将慢慢成为最大的产业,这包括教育、健康娱乐、文化、艺术、旅游等等,未来必将有大量人才涌入这个行业。
服务业与工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业不涉及生产,其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不存在大规模生产,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需要大规模合作,很多情况下,个人甚至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又为此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帮助供需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独立的个体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交易。
硅谷目前最火的明星公司Airbnb和Uber,就让全球成百上千万的人拥有了第二份收入。在国内,除了类似平台之外,还兴起了很多例如运动健身、教育、私厨美食、美容美甲按摩、旅游服务、技能知识分享、时尚买手代购等平台,这使得大量相关技能拥有者能够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现在,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能利用各种垂直平台获得职业外的额外收入。
人才将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知识和创造力的时代。人才,超越了土地和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资本经济时代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资金不再等于一切。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当互联网的基础搭建完成后,当所有可连接的“点”都以各种方式被连接在一起之后,拼内容的时代就将来临了。技术只能服务底层建设,提高交易效率,它本身并不是最终交易的一部分,最终的价值创造靠的则是那群能够产出高品质内容和创造出有真正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人。
雇佣将被合作取代。
不久的未来,经济组织方式也将发生变革,那种在固定时间把人集中在固定场所的传统工作方式将逐渐被松散的,合作式的方式所取代。
资本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是,人是懒惰的,因此雇员们需要被严格管理,于是他们被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做着无聊的重复劳动。这套管理和企业组织方式在知识和创造力时代是行不通的,因为人只有在自主和自我驱动的状态下才能拥有最大的创造力。
事实上,组织创新早已经在硅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那里,企业员工有着极大的自由来选择与谁工作,参与什么项目,在哪里工作,以及何时工作。
最后,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拜,这将给知识型人才带来巨大机会。
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从沉迷于物质的生活中觉醒,从原来的“炫奢侈品”变成了现在的“晒书单”,并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充实自我。
我们从未停下求知与实践的脚步,因为不满足,我们身兼数职,探索着更多生命的可能性。那么,如何成为一名“斜杠青年”呢?
张向南,给出了自己的四点建议。
单点突破,横向扩展。
一段时间内专注做一件事,是比较容易成为这个领域里面的专家,即便不是专家,也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人。另一方面,原有的影响力,在未来横向扩展中会为你的推广起到助推作用,你有了一定得影响力,身边的资源都会慢慢向你倾斜,你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
选择一个喜欢的领域,该买的买,该学的要学。
如果不对自己投资,喜欢的事不去追,不去研究,怎么横向发展?怎么跨领域学习,怎么成为“斜杠青年”?想深度发展或跨界发展,该花钱的时候就花吧,相信未来一定会收回来的。
选择一个落实行动,坚持不懈。
你说想成为“斜杠青年”,说自己喜欢摄影,喜欢画画,喜欢徒步,喜欢旅行,但是你做了吗?做了,那坚持下来了吗?“斜杠青年”不是一蹴而成的。如果你认准了一件事,别犹豫,去做吧!时间是你的朋友,你只要愿意为时间付出努力,时间自然会馈赠你一个大礼。
时常总结,时常分享。
无论工作或是业余时间的发展,甚至简单的读一本书,都建议大家学会总结,以分享的心态去传播你所学到的知识,去了解更多的朋友是如何看待某一件事的。从总结和分享当中,你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搭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认知,包括让更多的人知道你。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华全国学联”、“书单”、“咪咕阅读”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责 编 | 吴 笛
编 辑 | 肖 健(团河南省委) 张淼绪(团贵州省委)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